互联网——情报出卖的危险通道
发布时间:2009-06-16 00:00
浏览量:次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日益发展,境外情报机构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在大陆发展间谍、搜集情报,而我一些不法分子出于对金钱的狂热追求,也主动地网上寻找情报“买家”,互联网已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情报交易的重要通道。
内蒙古自治区某政府机关干部张某在网上聊天时,结识境外“网友”小B。两人熟悉后,小B以付给高额报酬为诱饵,驱使张某提供我内部敏感资料。张某明知这是陷阱,却因利益驱动丧失应有立场,同意提供我内部文件。两人谈好价钱后,张某遂通过互联网向小B传送我中共中央秘密文件一份,很快小B就把钱打入张某的账户上。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,张某就通过互联网向小B传送中央涉密文件16份,终被国家安全部门查获。
国家安全部门在破案中发现,境外情报机构网上策反境内人员,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:在网上交往过程中,他们针对对方身份设计编造“中新社记者”、“海军退伍军人”、“境外某研究机构工作人员”等虚假身份,首先进行感情拉拢,伺机搜集情报,甚至直接提出金钱收买情报。在感情拉拢和金钱诱惑初步产生效果后,即要求有出卖情报意图的对象改用MSN或加密邮箱等更为保密的方式进行勾联,商谈提供情报的具体细节,对已策反的对象,还会要求其在我内部网站上植入病毒程序,以大量直接获取情报。
境外情报机构利用互联网进行勾联策反以及情报活动,具有隐蔽、快捷、安全、便利等特点,给有关部门的发现及调查制造了很大的困难,给我国家安全构成很大威胁,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。
互联网保密篇:
网络办公效率高,保密防范不能少;
涉密信息不上网;警惕窃密要记牢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信息来源:未知来源作者:责任编辑:陈伟

